阅读历史 |
请收藏本站网址:www.hmshuwu.com

第1155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全世界所有目光都聚集在这两场战事上。

明眼人看得出来,只要中南半岛那边的战事不停下来,漠北这边的战事也不会停下来,瓦剌马哈木的想法很简单:拖。

拖死大明。

毕竟南北同时出兵,大明再有钱,也不可能穷兵黩武的耗上一整年的时间。

显然中南半岛的澜沧、吴哥、占城和大城也有这种想法。

实际上全世界都不看好大明,就算你国库再雄浑,可要支持差不多四十万大军的常年战事,仅是这个后勤就是个可怕的事情。

而四十万人一年的军饷……这可是笔天文数字。

大明是屯田制。

平日无战事,在军事上的开销不算很疯狂,但打仗的时候,屯兵没有种地,只出不进,这个对粮草的需求就有些恐怖。

何况这一两年,大明的新生儿存活率暴增。

粮食危机近在咫尺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东厂提督内臣侯显得了个差事,也是他最轻车熟路的事情:朱棣亲自召见侯显,命他出使满剌加等诸国。

这是一个苦差事。

因为要出使满剌加,不走海路的话,就需要走大城。

而现在大城很敏感,稍有不注意,侯显就可能有去无回,不过朱棣也算体恤侯显,让他走的海路,毕竟海路很快。

侯显到了满剌加的马六甲后,和满剌加国王拜里米苏拉进行了一番亲切的谈话,席间侯显拿出了大明王朝天子诏书,拜里米苏拉行臣子礼接旨——

在永乐元年,朱棣登基之后,拜里米苏拉就亲自随京官尹庆到大明国拜见明成祖,正式向大明国进贡,于是正式封拜里迷苏剌为满剌加国王,并赠予诏书和诰印。

这就是藩属国的意思。

所以面对大明天子诏书,拜里米苏拉必须行臣子礼。

然后……

百里米苏拉出了一身的冷汗。

大明天子这封诏书太疯狂了,竟然勒令满剌加陈兵在满剌加和大城的边境之上,意图之明显——绝对是打了澜沧之后,要和满剌加合击大城。

这意味着什么?

意味着大明不仅要打澜沧,还要打大城、吴哥、占城!

要统一整个中南半岛。

至于位于中南半岛最末端的满剌加——本来就已经称臣,大明也不可能继续大,最多就是削弱王室影响力而已。

拜里米苏拉思绪急转,接下来圣旨。

他明白,不接的话,就给了大明今后正儿八经打他满剌加的理由,若是接了圣旨,先不提后面的事情,至少大明目前还没有打下澜沧,距离统一中南半岛还早。

退一万步,统一了,自己的满剌加也不会改天换地,大不了就是辖境内多几个大明的布政司,自己这个国王还是国王。

何况拜里米苏拉也有自己的想法。

大明天子野心太大,自己配合他逼迫一下大城,大城出兵澜沧,若是吴哥、占城也出兵澜沧,大明就看你陷入沼泽,很难真正染指满剌加。

而且这一场战事打下来,搞不好自己的满剌加还能捡便宜。

成为这正片区域最强的国家。

到时候……

我还给大明进供个锤子,没有陆路,你大明有本事让郑和带十几万人来打我啊……不是小看郑和,是拜里米苏拉根本不相信大明能靠水师打下一个王国。

以前称臣,是惧怕大明走陆路来收拾它,现在大明和中南半岛形同水火,陆路已经不通。

所以拜里米苏拉很少愉快的接旨。

然后派出大军陈兵在满剌加和大城的边境之中,同时,他又悄悄派出使臣去见大城的国王,告诉他不是我们满剌加想和你们过不去,是朱棣吩咐的,我只是照旨意办事。

这就是明摆着告诉大城,等大明打了澜沧,下一个就要打你了,你自己看着办。

大城国王昙摩罗阇三世此刻正和澜沧孔坎亲王吃肉喝酒,彼此都在打着小算盘,孔坎是无所谓,他不着急,不管大城出不出兵,对他影响不大。

反正他就是个打酱油的。

而昙摩罗阇三世也是心里苦,他何尝不清楚大城的困境,可当下的问题是大城国力不够,他太清楚自己治下的素可泰王朝的政治体制了。

军务和民政不分,中央权力分散。

实力太差。

何况现在是素可泰王朝的末期。

对地方的掌控也极弱,兵力满打满算,也就那么二十来万人,至于战力么……面对大明的雄师,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的那种。

但在和满剌加国王拜里米苏拉的使臣详谈之后,从满剌加得知朱棣的意图后,昙摩罗阇三世坐不住了,他必须说服国内的权贵,动员起来抗拒大明吞并澜沧。

要不然下一个就是他们的素可泰王朝成为下一个八百大甸。

因为八百大甸的前例,大城的王室、权贵知道,如果被明军征服,他们的下场可能也只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